2020年12月27日 星期日

20201227冷暖夾雜

周日是難得可睡飽的日子,只是要睡飽才去練,就得面對11點多ジム人也頗多的現實,假日的自重區只剩史密斯機空著,心裡盤算著先用它進行各種蹲,在減緩下背部負擔前提下又可練到腿,是說姊才完成第一組,就突然被問還剩幾組,一緊張說成「剩兩組」,完全忘記把其他種蹲的組數也算進去,那人問完直接站在後面等😑,然而下一組分腿蹲的左腳才完成,鏡子裡隱約瞄到他蠢蠢欲動(是奪急?!剩兩組,不是共兩組,OK?),靜下心來完成第三組後,姊才卸下右側槓片歸位,那人已在卸左側的槓片😑(急屁急,又不是不讓給你)。回想起來,那人之前好像也曾跑來問我可否共用cable架😑,是不能去別處排隊膩。

離開這討厭的人後速速尋空槓,一發現沒護槓的架空出,立刻飄過去搬槓調整高度,深蹲過程似乎沒觸動下背不適的部位,於是想測試最大重量,正巧有護槓的架也空出,二話不說立迅速換過去。20kg的空槓看起來應該不重,但我手就是沒力,不管是放上去或是取下,總是要先將槓的一邊舉起觸地後,再換另一邊,正當調整好高度正要把槓搬上架時,巡場教練經過旁邊突然伸手幫我抬了一下,內心驚了一下想著莫非我又放槓碰太大聲了😂,不然就是擋到他的去路才順便抬🤣,還是很感謝,希望以後多來幫抬六角槓,お願い〜🙏

下午揪室友去公館花動滋券,但我們一直拖拉到傍晚才出發。在路上亂逛要看時間,才驚覺手錶竟然不在手腕上,內心莫名想著,跟著它一起流逝也好,然後思考充電線還可轉贈Fiona使用(先自我安慰,再合理化遺失手錶的好處?)。在此同時理性的大腦已推測出可能是早上忘在ジム淋浴間,並拿出手機打給ジム櫃臺協尋,果不期然的還躺在最裡面那間浴室(究竟是大家不識貨?還是這錶太行情差?),櫃臺表示會幫忙保管到我本人去認領,瞬間心也安定了下來。

這個平常冷氣開超冷的ジム,此刻突然讓我感到一絲絲的溫暖。雖然內心已經放下,但返家途中仍特地繞去認領回來,畢竟,手錶還是老的好啊!


--

1. ジム自重區是戰場,還是乖乖早起選人少的時間去唄!

2. 在這家ジム零遺失的紀錄破功,可惡。

3. 佩服自己的危機處理,雖先天遺傳了健忘的基因,還好後天進化有彌補到。

2020年12月19日 星期六

20201219空気読めない

阿蘭阿姨找了一個瘦身的話題想跟我聊天,想要我分享一下瘦身的經驗,不過其實自己只是在重訓的同時想藉由飲食控制改善體態,並非刻意瘦身,當我還在思考回答的內容要講多深的同時,白目室友莫名在那邊搶話168,還爆料我特別去買秤來量食物重量,雖不知用秤量食物重是哪裡礙到室友,但既然室友這麼想刷存在感,那就順便爆料一下室友在我不在家時,不小心把秤摔到地上,當晚我以為室友真心想道歉,沒想到她卻在告解完之後立馬補一句「誰叫你把秤放在桌邊,放那裡很容易被撞掉到地上。」

(乾,原來室友只是想把話講完好讓自己罪惡感少一點,根本沒有要道歉之外,還想怪我害她不小心把秤撞到地上。)

聽完我這段爆料的室友,又繼續補一句「你的秤你自己也摔過啊!又不是只有我摔。」

(乾,是沒聽懂重點是「做錯還要怪別人」嗎?而且我不能摔我自己買的秤膩?)

「你們看,她真的沒有想要好好道歉。」

室友常常逼我和弟弟在外人面前演出這種鬧劇,我當然知道這樣不留面子給室友很不好,長輩們也曾提醒我們不要這樣對她不禮貌,只能說室友太多選擇跟決定,已經讓我們失去對她發自內心的尊重(幫QQ)

2020年12月6日 星期日

20201207負能量廢文

〔再轉錢的真諦〕

江湖上的「我再轉錢給你」
其實就是我不會轉錢給你
你還幫他或送到府
真是笨蛋!

解:如果一開始不想訂就不要勉強,貨到了不付錢又不取,這跟Sunny上羽球課一直請假,害別人被迫多付場地費與教練費有何不同?

 

〔旅店房筆〕

再好寫的筆,贈與有寫字需求的人才能發揮它的「好寫」之處,一直把筆拿給不需要寫字的人,可能不適合當主管,因為無法視部屬能力分派適合的工作,且可能只是為了滿足自己贈物慾的自私鬼。

2020年10月2日 星期五

20201002陽明山東西大縱走

 


第四次挑戰
#風櫃口 #頂山 #石梯嶺 #雞心崙 #七星山東峰 #七星山主峰 #大屯山 #大屯山南峰 #大屯山西峰 #面天山 #向天山 #清天宮

〔緣由〕
原本是要去爬雪山的,但是沒有抽中山屋,那就來陽明山東西大縱走。
〔正文開始〕
4:30起床,5:20騎車出發去劍潭,6:00確定擠不上公車,路邊攔到的小黃也不肯載,立馬下載Uber預約了菁英優步,比預計時間還早抵達風櫃口,暖身並整裝便出發。
約莫7:00準時開始走,前段頂山-石梯嶺步道是裹著薄青苔的石頭路,連日好天氣使路面雖滑但不至於濕潤難行。
趕在7:30到頂山,沿路一個大轉彎看到一頭眼珠圓滾滾的牛牛離步道超近,山友拿起相機欲取景,牛牛發現後稍微退後了幾步,接著後面妹妹們看到牛牛後喜出望外地大喊「好可愛~」,然而在過彎後發現牛牛身後的樹叢旁還有數隻小牛牛,繼上次在都蘭被牛追趕的經驗,這種時候快閃為上策。
8:10到石梯嶺,之後捨棄同路往返的竹嵩山繼續前行。
8:40看到遠處擎天崗大草原上享受日曬的牛牛們。
9:20經過雞心崙後不久就到了擎天崗遊客中心。
9:25沿冷擎步道前進,此次經過菁山吊橋總算看清全貌。
9:35抵達冷水坑遊客中心,算來有比預計時間早20分鐘結束前面三座山。
9:40開始面對七星山連續上坡,七星山主峰-東峰步道全程沒有樹蔭,前段路程在陽光照耀下,從高處不但可欣賞冷水坑全貌,還能遠眺擎天崗部分路段。強風吹撫芒草搖晃,邊趕路邊享受芒花刷臉,不知不覺看到圓頂涼亭,避日小喘一下繼續上坡,此段路程強風依舊但卻逐漸沒了太陽,原本藍天白雲的背景突然切換成一片白茫茫的布幕。
10:30經過七星山東峰後,接下來一路上都是人潮,不輸在永康街排隊等鼎泰豐的人口密度,甚至還沒看到七星山主峰,卻可先看到要和主峰木樁合照的排隊人龍,步道當然也是被擠得水瀉不通。
10:45總算看到七星山主峰本尊,山頂完全被雲霧覆蓋,眼前一片白濛濛風景下,唯一能看到的是滿滿的人群(那我這麼辛苦爬上來做啥XD),趕緊吃一些Tim Tams壓壓驚後速速離開。通往小油坑的步道總是瀰漫著山嵐,雖無法遠眺但能見度不至於受影響,陡下的路況已沒前幾次凶險溼滑,卻還遇到山友卡站在原地看了許久後跟朋友說:「我不敢下來辣~(嘟嘴)」的情況(囧)。
趕在11:30到達小油坑遊客中心,找到室內空位坐下休息進行大補給。
約12:10離開風大到看似快下雨的小油坑。
步行在巴拉卡公路旁,除了注意來車外,整條路上陽光和煦且沒什麼人,走在木棧道上時還可俯視竹子湖,頗心曠神怡。
12:40看到鞍部登山口,小休數分後才甘願面對一路陡上的大屯山天梯。起登時兩側的劍竹林圍成蔭林,讓前段沒有走得太艱辛。植披逐漸轉變為芒草後不知走了多遠,太陽再度消失。
13:15經過大屯山觀測所時,天空似乎被披上一層薄紗。
13:25抵達傳說中雲海的景點大屯山,不過此刻的大屯山周圍白茫茫的一片,只有冷風颼颼的催趕著我們的步伐。
13:45來到T字岔路的大屯坪,稍微小補後邁向大屯山南峰。高度似乎降至1000公尺以下後,太陽才願意露臉,而且是很曬的那種。
在烈日闢護下於14:10走到大屯山南峰,此後下山再上山的路程不但攀繩也攀石頭,感覺好過癮(這人屬猴?)。
14:40攀上大屯山西峰,由於連假前的連日降雨,緊接而來的泥濘路段是早有心理準備的,抱著敬畏大自然的心情,攀繩攀石頭攀樹枝樹根,就是死不用登山杖XD,行動算是相當自由也很開心,隊友這次沒有勉強,只是輕輕地問「以後沒有繩子可以攀你要怎麼辦?」咦?連繩子都沒有了還會有登山杖嗎?(離題)這段動腦又手腳並用的活動終於在15:10抵達面天坪而結束,由於高低段差大,且攀繩設於右側,加上為了追上隊友,幾乎是快速且反覆地彎曲右膝讓左腳先下右腳再下的狀態,僅管雙腳慢慢出現不適的現象,若就此結束豈對得起早上搭Uber的車費,且精神跟體力還算OK,故小休5分後耐著不適繼續踏上往二子坪的碎石步道。(誰叫自己剛才死不用登山杖XD)
15:20左切面天向天步道,路上遇到一家外國人問路,隊友熱情地用英文解說,本以為會下山的他們後來默默走在我們後面,此時隊友竟擔心外國人跟上找他來聊天,雖然覺得好笑但身體現況就是想加速也使不上力。研究著究竟用何種走路方式可免去不適的同時,
15:45看到面天山上的兩塊反射板,才短短25分鐘的行程感覺像是走了1小時,不過當踏上觀景台眺望山下的景色時候,前面這些艱辛似乎又很值得。接著一段下坡再上坡之後,
16:05抵達向天山頂,終於集滿10座山頭淚牛滿面啊!連照片都出現兩道聖光XD。此時一旁碎念來不急的兩位神奇山友,與木樁合照完,隨即鑽進木樁旁芒草堆中後瞬間消失?!(我到底看到了什麼?!)下山的路程中,在互讓道路優先權的同時,遇到一位表明腳痛會走很慢的山友,讓我走很慢拖累隊友的的罪惡感頓時消失一半。在往後的路段只有上階梯時不適比較和緩,下階梯時只能頻頻碎念腳痛來轉移注意力。
16:20經過向天池,約莫16:55回到二子坪步道已快精神渙散,T字路口稍作小休補,腳痛山友也趕上來了,隊友告知到清天宮大概時程便目送他離去,剛才的一家外國人這時也從二子坪步道經過我們。17:00再次起身面對厭世的下坡,沿路一直被衝下山的跑友們刷過,最終在17:35到達清天宮登山口,得以趕上18:00的小六。

2020年7月31日 星期五

20200731


自主訓練三週後,終於要來面對最後一堂課,
本來擔心整週都在吃胖芙的自己,
課前過磅會否超標,
沒想到體重沒變,體脂來到新低,
不知不覺地體驗了多吃多動的高能流狀態,
是有益於長期維持體重的方法。

48堂修業終了,
第二階段168TRF也剛好告一段落,
感謝一年前的自己,
毅然決然放下最愛的羽球拍,
接觸一個完全陌生的健身圈,
一年來的改變其實是一連串的連鎖效應,
比起身體變得強壯,
心靈的富足更讓人覺得踏實啊!

最後,補上一個糖馨烘焙工坊的泡芙,
結束本周TDEE上限的挑戰XD
(明明就是毆北卵呷)



2020年7月1日 星期三

20200701下半場開始

下半年度準備開始


FF開門沒多久便殺進去壓力測試,
一大早果然比較沒什麼人,
先玩個跑步機有氧一下,
即便FF冷氣再強,
也是可以跑出一身汗。
3K之後還有點時間就來練超級組再回家。

回家後還有一大把時間可以梳洗,
慢慢弄好便當出門搭捷運,
到東門站還有時間買嘎逼,
美好的早晨。

嗯,排好空腹的訓練課表,
明早再去玩別的。

感謝現在的工作只要放空就能完成(?),
讓我可以挑戰安排每次的便當跟課表。

2020年6月30日 星期二

20200630上半場結束

上半年度即將結束

剛好有兩個契機開始了168斷食之旅,
執行來到第5至6週都剛好遇到連假,
斷食若能同時搭配重訓的效果比較顯著。

先感謝常常無故放生我的人,
也感謝配合我與我分擔熱量的人們,
成就了這兩回合的身體實驗。

慢慢找出獨立生活的步調與正確的飲食習慣,
才能在有限的生命裡盡情做自己想做的事。

2020年5月11日 星期一

20200511熱量赤字

賀!本日終於又出現「熱量赤字」啦!XD

從四月初爬大山開始,
便無法準確記錄每日攝取熱量,
然而「吃好一點。」不斷在腦中盤旋,
以至於熱量也隨著品質的提昇相對地超過一天所需,
好在體重體脂肪沒有跟著浮動,
但還是很想有所改變rrrr





〔雜記〕
原本以熱量高而婉拒的一整顆明月堂櫻餅,
兩小時候再度以1/2顆之姿出現在桌上......

A:「呃...謝謝,這個糖分應該是一周的攝取量了吧!?」
將櫻餅捧起並細細觀察以表達感謝與敬意,
B:「沒關係,這週快過完了。」
A:「下週恐怕無法攝取任何糖類了Q_Q」
B:「為什麼不能吃糖類?」
A:「因為不適合吃(超過)啊!」
B:「為什麼不適合吃?」
A:「⋯⋯去泡你的咖啡啦!(推開)」

跳針般的對話讓正常的腦子一時轉不過來,
還是該說這是「有錢的人跟我們想得不一樣」的熱量版,
如果每日的TDEE等於一天能消費金額的上限,
相信大部分的人就不會這麼揮霍無度,
保留一點能量分擔看不見的風險,
用人情壓力去支配別人對飲食控制的決定權,
彼此應該都不會開心吧!



汪妮姊:糟糕,我好像很難相處,以後會不會沒朋友Q_Q
編按:怎會有這種疑慮,你本來就沒朋友好嗎?

2020年4月10日 星期五

20200410忘れ物



好的,累積三次囉!是能換什麼獎品嗎?XD


可以不要再這麼健忘好嗎? T_T



#汪妮姊在想什麼 #汪妮姊也不知自己在想什麼

2020年4月4日 星期六

20200404負能量廢文

不要讓廢物佔用心裡太多空間
把不平釀成一篇封印起來




[其一]
有些人總喜歡自命清高地給別人貼標籤
「她就是沒結婚個性才那麼怪⋯⋯」
用已婚或未婚來看待一個人的行為不就是歧視嗎!

一回來就負能量爆發的C,
先說我的髮型跟「那位」很像,
C繼續說「就和你現在狀態一樣的那位,怎麼這麼沒sense。」
所以是什麼狀態?
在你腦海中這種髮型只有她可以?
我可以理解有血緣關係長得像很理所當然,
至少我不像她那樣啃老(尼克族第一代),
而你呢?你外表雖然跟她不像,
但你行為跟個性超像的好嗎?
回家就知道挖資源,
都已經37歲了一點病識感都沒有,
還好意思說我。




[其二]
生長環境造成認知差異

前年T曾問:「羽毛球也要找教練上課?」
當時有點傻眼不知如何回答,
所幸直接反問她熱愛足球的兒子P「足球為什麼也要找教練教?」
單純的小二生很認真的回答我的問題,
不過T繼續問:「羽毛球不就把球打過去就好了嗎?」
我:「足球不就把球踢出去就好了嗎?」
P仍很認真思考並回答我,
這問題小朋友都懂,
可是T好像無法理解,
打從心裡不認同也不願傾聽,
說再多也只是讓費口水不是?

這天聊到雪東行因雨未能上雪山,
T問:「你去爬雪山前不知道會下雨嗎?」
知道會下雨就一定要風雨無阻?
知道會下雨就不能因為危險而放棄?
.
.
.
嗯,懶得寫了,以上。




[其三]
恃寵而驕?

對於某部門來說算資深的後輩,
平時並沒有什麼交集,
近幾月來卻對我產生些許敵意,
質疑我為何不清楚資深同事作業進度,
上月底還跟老闆抹黑我沒有傳圖檔給他,
接下來不知道還有什麼動作會出現 =="




2020年4月1日 星期三

20200401來去七卡住一晚

話說爬山本來就是看當時天氣而異動計畫,
一個月前申請時並無法預知是否下雨,
出發前知道未來天氣預測不太樂觀,
加上山區氣候本來就多變難測,
本來是打算取消的,
畢竟大家都努力準備了一段時間,
不試試看怎知道呢?
最後是抱著忐忑的心情邊看天氣決定行進。



20200401(三)
下了一整夜雨的台北清晨,
開啟手機瀏覽中央欺騙局的氣象預測,
一邊吃著早餐一邊收拾行李,
雨歇過一會,地板乾了一半,
背著浪跡天涯32L包包騎著噗噗到J家,
大家先把東西都攤出來重新分配,
對於爬大山來說,我的包真的很小,
最後公糧只分配到芭樂、水梨、麵包、罐頭、小睡墊,
像是睡袋、爐具、晚餐的蔬菜⋯⋯等都由J負責背,
約莫10:00,一切就緒後準備開車前往宜蘭。

經歷國道交流道部分稍微塞車的日常,
大概13:00來到宜蘭的員山鄉,
雖是陰天但至少空氣乾燥無雨,
這邊的人們並不受疫情影響,
不僅過得很愜意且沒戴口罩也不會引起側目,
更不用說豪邁地咳嗽與自由奔放地打噴嚏,
我跟J都快嚇死了。
加完油後隨便找了間雞肉飯坐下來開吃,
雞肉飯的米粒粒分明意外好吃。
飯後沿著蘭陽溪旁的台7線轉台7甲往山上走,
越接近山區,空氣也越來越濕潤,
1小時多的車程來到雲霧繚繞的南山部落,
索性把車暫停路邊,下車感受海拔1200公尺的溫度,
也順便品嘗新南山商號特產的「薑母藥蛋」(是有多餓)。

離開了煙雨濛濛的南山仙境,
驅車直奔武陵農場登山口,
這一路氣候百變的中橫公路,
15:30駛入武陵農場卻是陽光普照,
從園區入口行駛30分鐘抵達雪山登山口服務站,
和服務站那毛被剃光的雪納瑞玩了一會,
並按慣例交出申請文件等處理完例行公事,
16:15離開大水池,準備步行前往七卡山莊。

從0K開始一路雖然枯燥乏味的之字爬升路線,
但由於當日天氣晴朗乾燥,
針葉林林道走起來特別鬆軟舒適。
趕在黑幕升起前抵達七卡山莊(2460m),
17:30的山莊內雖然一個人都沒有卻也不會覺得恐怖。
先進山屋放置裝備並部署好睡墊睡袋後,
速速前進廚房準備晚餐。

七卡山莊的廚房是天然採光設計,
且空間大到足以放三張大圓桌,
雖然牆上宣導勿將食物及廚餘放於此等標語,
廚房角落仍發現山友暫放的廚具及食材。
J的背包就像小叮噹的口袋,
拿出各種煮飯需要的道具開始備料,
山上的第一餐是白麵加義大利麵醬外,
水煮青花菜、紅蘿蔔及小黃瓜,
並搭配洋蔥拌水煮鮪魚與臘腸,
吃完飽到連水梨都吃不下。
隨著天色變黑,氣溫也慢慢下降,
原本飽餐一頓後而暖和起來的身體,
在清潔餐具後又變得冰涼,
此時一位看起來經驗老到的大哥進來備餐,
站在廚房互相聊了一下登山的計畫後,
趕緊回房間換上刷毛褲QQ

繁星下的七卡山莊是手機拍不出來的景色,
在完全無光害的山莊外仰頭看到的星星超清楚,
很難想像接下來的天氣多麼不樂觀,
當下和J一致認為翌日再看天氣決定出發時間,
最壞的打算就是隔天如果下大雨就下徹,
如果雨還算可以就穿斗篷前進,
至少取個東峰也不枉此趟行程。

配合山屋內的太陽能LED燈關閉時間,
即便知道可能半夜就會醒來,
仍約20:00左右躺進睡袋準備入睡。

2020年3月31日 星期二

20200331預備備

如果把焦慮轉化為文字
也許能逗樂數日後的自己
誰知道未來會怎樣呢



不得不老實說,
焦慮多半來自過去數次放鳥記錄所衍生出的不信任感,
也許這四個星期只有我不相信,
飲食配置儼然成為訓練之外唯一樂趣,
即便是抱著狐疑的心情,
畢竟身體對於自己是絕對忠誠,
只有專心做好每次訓練,
週末練習令人放心的課表,
這樣才能慢慢地克服未知的恐懼。



「我會活著回來的。」

我這樣說著

「你又不是去爬珠穆朗瑪峰。」

⋯⋯得到冷冷的回應

我就覺得很恐怖咩(跺)

沒能說出口的恐懼

「掰掰~小心喔!」

卻被聽到了



題外話

我從來不知道天秤這麼懂

也許我弟有(!)

只是我們太近

感受不到 Q Q

2020年3月15日 星期日

20200315慢冷到全冷



在探討這種苟延殘喘的關係之存在必要性之前,
怎麼不是探討是什麼原因讓這段關係苟延殘喘?
亦或者是蓄意讓關係變得苟延殘喘,

來降低存在必要性,進而結束呢?

2020年3月14日 星期六

20200314雞汁蒸蛋


兩顆蛋加上蒸一片雞胸肉產出的湯汁
濾過之後剛好一碗的量
電鍋開一個縫按下去蒸
總算像是蒸蛋了

本以為雞汁夠鹹而未再多做調味
雖然綿密不沾碗
不過仍有細泡不夠嫩
下次調整。

2020年2月11日 星期二

20200211好燙

一日,坐在家用車後座時,
不知為何屁屁一陣熱感,
想說換個坐墊應該會好一點,
但換了好幾個新坐墊依舊感到熱,
原來,
是睡前忘記關敷在臀部的電毯XD

2020年1月5日 星期日

20200106延遲性痠痛

連三天練後腿,
Day1史密斯硬舉,Day2啞鈴硬舉、坐姿抬腿,Day3壺鈴硬舉,
穿插背跟胸,當然也有肱三頭也有赤激一下,
昨天練完還去逛3小時IKEA,加上很晚才睡,也可能睡姿不好,
早上醒來腳痠就算了,肩頸頂扣口全身痠痛誒......

〔Fitness〕
上週五的課程終於提到課表的安排以X為原則,
例如,胸←→背、後腿←→前腿,
或是,胸←→後腿、後腿←→背,
拮抗肌群交叉練習會比較有效果,
訓練主動肌的同時,拮抗肌也會被喚醒,
下一組動作很適合練拮抗肌的部分,
畢竟一直連續練同一塊肌群的話,
反而會因為過度疲勞而產生代償現象。

〔對自己說〕
請繼續把中華開發教育平台上的解剖學課程看完
看不懂的請不厭其煩地重復看
試著自己找出髖關節問題點

20250409︱BS︱回診

 第二張慢箋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