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要騎車到北藝大,就可抵達關渡美術館參觀的奈良美智特展,台北站的展期後半跟著疫情警戒升至三級隨之結束。近日疫情降溫,高美館也開放預約,為避免再次向隅,立刻手刀預約,確定時間後再上網找高鐵票,所幸並非佳節連假的前一天,車票並不難入手。
忍著腳痛小跑步,趕上了捷運也順利搭上了813車次的高鐵,靠窗的位置讓我可以偷偷把右腳鞋子脫掉,在角落默默抬高舒緩腫痛感,而現階段仍是梅花座且尚未開放飲食,不能吃東西只好把日文作業拿出來寫(?),寫著寫著都還沒寫完就到左營了。
下車第一件是就直奔GlobalMall,入手益壽奶茶先吸他個半杯,再去轉搭捷運到凹子底,忘記高雄公車無敵難等,路上也看不到半台WEMO,雖然YouBike很多台,但完全不想在正中午時騎到美術館,眼看時間緊迫,心一橫便攔了台計程車,只不過司機好像對美術館也不熟,把車停在離展館最遠的廣場對面讓我下車,都搭計程車了竟然還要頂著太陽走過廣場才能抵達建築物,雖然沒有滿身大汗,但很熱誒(下次要指定在中山國小對面停車XD)
好在入場排隊的地方有屋簷,依照館方人員的指示,進行實聯制以及確認預約場次入館後憑貼紙進入展區。由於105展覽室並沒有很大,加上入場時的人很多且前進緩慢,故先按照地面標記的編號快速瀏覽完一圈後,再透過官方Line上導覽介紹同時進行第二輪作品欣賞。(展區禁止攝影,欲知詳情可洽奈良美是特展FB)
入口迎賓的作品是數個娃娃頭疊成的〈奈良美智的生命之泉〉,緊接著生命之泉後方的牆面上展示的25幅1884-2014的繪畫、手稿、立體作品。
第二面牆上展示的是2021的素描,不過沒特別標注哪些是在台灣進行入境隔離期間創作的素描作品。第三面牆上展示的是2021的彩色繪畫。而當作隔間的牆面上展示的是2019年「旅行的山子」系列的15件攝影作品,而照片中的兩位主角〈山子姊姊〉與〈山子妹妹〉兩幅畫作也高高掛在兩邊的牆上,看完好想旅行喔喔喔喔喔!
隨著箭頭方向來到牆面後方空間,首先印入眼簾的是2020年大型作品〈月光小姐〉,是一個在暗色背景中身著黃色衣服且正閉眼沉思的少女,看著發現暗色背景其實帶點低調的繽紛,少女沉思的樣貌也讓人有一股久違的平靜感。
正對著〈月光小姐〉的是另一幅大型作品〈朦朧潮濕的一天〉,據說是奈良美智醞釀了數個月的時間,在台灣花了十天左右完成的最新作品,淺黃色的背景中身著點綴著各種顏色上衣的少女,眼神堅定地凝視前方,繽紛的瞳孔彷彿看見充滿希望的未來。最後一個牆面展出的是2011-2020年的繪畫,畫面簡單清楚,其實不需要文字也可感受藝術家要傳達的意思。
來都來了,當然要一併把其他展覽看完,一點多的高雄正炎熱,在美術館吹冷氣剛好。(高雄市民平日免費參觀真爽)
一樓展廳是高美館本季主打的「泛.南.島藝術祭」,大廳之外包含四個展廳,藝術家用著各種藝術表現來傳達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展區分為「從已知到未知」、「暗黑島嶼」與「生生流轉」三項子題,沒有跟解說團只能自行領略。
進入一樓寬敞透天的大廳,首先看到的是拉黑子.達立夫的立體作品〈站立之舞〉,吸引我的地方在於那些彎曲的木頭之間各自取得很巧妙的平衡外,木頭自然的弧度也讓作品整體產生生生不息的律動感。
從大廳進入101展廳前,先被左側走道上一艘以投影穿過懸吊的玻璃船隻及映射在地上的炫目綠光吸引,此為張恩滿作品〈蝸牛樂園三部曲—啟航或終章〉,一旁影播放著原住民用唱的方式陳述非洲大蝸牛的遷移的過程(館方介紹是「追溯非洲大蝸牛遷徙路徑中,不斷地探索自我身分認同、探索歷史的經驗」),旁邊亦陳列一排綠色系的十字繡作品。
吳思嶔的〈模仿山羌〉除了影像紀錄各種模仿山羌的實地觀察外,作品陳設也放置許多看似山羌的排遺,視覺跟嗅覺皆有臨場感。(吳思嶔亦分享創作〈山羌模仿術〉的歷程,此一技術是一種原住民族模仿山羌的技術,動物習性對環境相當敏銳,而人類在模仿它的過程中同時也會得到這種特別的體感經驗,作品並由一位動物溝通師解讀山羌想法,展開人與動物之間的轉譯行為,思考人類該如何去詮釋不同物種或物件的視點。)
進入挑高的104展間,先被左側牆上鮮明活潑的同心圓霓虹燈(誤)與聲響所吸引,那是紐西蘭毛利藝術家娜辛娜.霍海亞帶來高達5公尺的裝置作品〈響徹天堂〉,其實是由160根傳統毛利打擊樂器潑伊(poi)組成,藉由投影將光線映照在樂器上,光影伴隨著鼓聲、人聲(咒語),呈現出煙火般繽紛絢麗的同心圓。
右側高牆展出的是宜德思・盧信的數件油畫作品。
約莫兩點半的光景,拖著不時腫漲疼痛的右腳,來到二樓的「TAKAO.台客.南方HUE」,展出的是前高美館館長李俊賢的作品,讓我們看見不一樣的高雄,而對我來說在作品中有需多詼諧的影射,相當有趣。官網有線上導覽。
三點左右接著來到三樓的「南方作為相遇之所」,此為「South Plus: 大南方多元史觀特藏室」之首部曲,展區有多件作品可搭配VR體驗,由於腳越來越不適,許多展品只能挑著看,遠看略有台府展畫風的作品才有興趣稍作駐足(石川欽一郎、顏水龍、林玉山、陳進、陳澄波等),日治時期除了大稻埕的藝術家蓬勃發展,又多認識了當時也蓄勢待發的南部藝術家(張啟華、劉啟祥等)。展覽最後一區透過台灣南方1950年代起始的畫會結社活動,這才知道原來南部展是「台灣南部美術展覽會」的簡稱。
原本想搭電梯離開三樓,但是好像沒有插電,按鈕按了沒反應(這麼省電),只好緩緩地步行到地下一樓。整個高美館就這裡人潮最多了,遠遠觀望奈良美智紀念品有啥好買的,觀望太久到讓館方人員跑來問我有沒有需要協助的地方,最後買了兩張明信片速速結帳離開戰場QQ。回到一樓售票台欲問如何到捷運站,結果得到「這裡沒有捷運站喔!」靠北我是不是表達不清楚,重問「好,請問搭公車要搭幾號可以到捷運站?」櫃台小姐很親切告訴我往哪個方向走有公車站牌,可以搭3X、3X和168東到凹子底站,道謝完隨即離開。
此時不過四點而已,陰暗的天空與潮濕的空氣讓人覺得不妙,果然在我跛腳找站牌時下起了小雨,找到有3X的站牌,上面顯示的車班都是20分鐘後才會來,金魚腦只清楚記得168東,Google一下附近站牌後速速趕到,剛好趕上四點多的那班,和司機確認有到凹子底站後安心上車(下次絕對不會再把高雄公車算計在行程內了)。由於大順一路正在進行輕軌的工程,整條路塞到不行,等了三次紅燈才輪到公車左轉到凹子底站,轉搭兩站捷運來到生態園區。到站後明明確認過地圖上店家的位置,隨著樓梯轉著轉著出來之後又分不清楚方向,感謝一位正在等人的大姊提示我文強路下一條就是文自下路,讓我順利找到一拾三鯛魚燒菓子店。
原本以為鯛魚燒可能是攤車,沒想到是一間小小的店且有內用高腳桌椅(兩桌),先點個微笑雞肉配紅玉紅茶(午餐),聽到老闆娘說現做要等6分鐘,立刻再追加了相思抹茶卡士達(下午茶),點完才發現有鹹蛋黃奶酥,雖感到有點扼腕但又覺得慶幸沒點不然會肥死(矛盾稜森)。等餐的過程拿出明信片來拍照,也一邊跟Pez姊接分享今天的看展內容。
沒多久熱騰騰的鯛魚燒終於上桌,先說鯛魚燒外觀真的很美,皮也不會太厚,微笑雞肉的內餡有整塊大塊的雞肉和濃濃的起司,而相思抹茶卡士達的紅豆不會很甜,抹茶卡士達甘甜中帶點抹茶的苦味,相襯的恰到好處,無糖的紅玉紅茶讓人唇齒留香。邊品嚐鯛魚燒邊回顧今天的照片,確實讓腳休息一下等等才能走更遠的路。
一拾三鯛魚燒菓子店的位置並不是交通要衝,不過一直有客人來店餐跟取餐,店內也有販售中秋應景的蛋黃酥,當然現場似乎也有販售剛出爐的單顆蛋黃酥。
在店內休息了約一小時,發現架上一張很可愛的鯛魚燒手繪明信片,詢問老闆娘之後,據說是一位客人繪製贈送的,而那位客人是做台灣小吃(忘了啥)的老闆,高雄老闆真是多才多藝。
寒暄道謝後離開鯛魚燒店,此刻天空也放晴,因為到左營只有一站的距離,本有考慮體驗高雄YouBike,但又擔心腳痛而作罷,此趟旅程因腳痛加上沒有WEMO而放棄了很多點。
回到左營站後,逛了新光三越地下一樓,覺得無聊,於是去糾結很久的不二緻果買了芋頭炸彈,走來走去發現星巴克內用沒什麼人,便點了柚子鳳梨抹茶星冰樂,還為了買一送一特地選大杯(阿桑症頭),樓梯往下走來到內用區,冷氣的風莫名大,店家是怕大家待太久嗎?選了一個適合的位置開始開箱心儀已久的芋頭炸彈(不是才剛吃完鯛魚燒?),是由酥皮包裹芋頭和芋泥烘烤而成,芋頭味濃郁,原以為搭配有抹茶的星冰樂剛好,沒想到加了柚子醬和鳳梨醬爆甜,不過口感還不賴,可以喝到柚子跟鳳梨果肉。
時間來到七點多,一度想跟店員討些冰塊在車上冰敷腳趾,卻又擔心把車廂走道弄出一灘湖泊而作罷。就這樣提著一又1/3杯的星冰樂搭上歸途854班次的高鐵,車上不能飲食,也無法把星冰樂拿來冰敷,只能眼看它從星冰樂變成星冰水QQ。返程的座位是最後一排靠走道,只有偷偷把鞋子脫掉解放一下,調整一個腳比較舒適的坐姿。可能是不想回去的關係,覺得車程比早上還久。
順利回到家後立刻進行冰敷一輪,準備要去洗澡時,發現拇趾消腫且可以施力了耶!謝天謝地~
今天雖然沒能如期跑完預計的行程(海音館、旗津蕃薯椪等),但也算有完成一些心願(奈良美智、華達奶茶、鯛魚燒、不二緻果的芋頭炸彈),也獲得了一些新的體驗(計程車、公車),期許下次能在身體更好的狀態下,一日或數日高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